元智化材電子報
第27期 2020-09-17
您可點擊其他期刊瀏覽更多資訊

何政恩教授之研究突破榮登NSRRC Activity Report 2019封面

  • 何政恩教授之研究突破榮登NSRRC Activity Report 2019封面

       何政恩教授之研究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所展開之錫電遷移(electromigration)及錫鬚生長工作,很榮幸得於2019年獲選為NSRRC Activity Report封面用圖片!特此感謝所有幕後研究人員不眠不休的堅持努力,一同為科學發展所作的奉獻。

        有聽過金屬會自己長鬍鬚嗎?-----錫鬚(Sn whiskers),是一種會造成人造衛星、醫療設備、武器系統、核能電廠、和消費電子產品失效的金屬薄膜長鬚現象,其最早報導可追朔至二次世界大戰時代(H. L. Cobb, Monthly Rev. Am. Electroplaters Soc., vol. 33, pp. 28–30, Jan. 1946)。近七十五年來,人類一直不斷面對此一棘手問題,但卻往往束手無策。
       位在新竹科學園區基地的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(National Synchrotron Radiation Research Center, NSRRC)是台灣最大的跨領域共同研究平台。其中,2016年開始啟用的台灣光子源(Taiwan Photon Source, TPS)更是目前全世界最亮的同步加速器之一。TPS 23A光束線在湯茂竹博士的帶領下,提供40奈米(nanometer)的強聚焦X光束(單光),可開發出新穎的X光探測技術。TPS 21A光束線則於古慶順博士的領導下,提供X光奈米繞射技術(白光 & 單光),故得以展開細微空間應力(deviatoric stresses)分佈解析及臨場晶體微結構變化觀測。這兩道光束線正好可作為錫鬚探索的新武器。
       本研究團隊率先以奈米X光螢光光譜技術(Nano-X-ray Fluorescence, n-XRF) (TPS 23A光束線)即時觀測(real-time observation)錫鬚之生長動態,不分晝夜歷時三日而得以幸運觀測到十分罕見之錫鬚生長動態。此外,藉由奈米級白光勞厄繞射(white-beam Laue diffraction)技術(TPS 21A光束線)則可進行錫膜之微區應力量測,以探索錫鬚生長與應力累積及釋放關係。此具有奈米空間解析及非破壞性的穿透檢測技術,極有利於薄膜相關領域之基礎科學探索及未來工業應用!
       本研究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所展開之錫電遷移(electromigration)及錫鬚生長工作,很榮幸得於2019年獲選為NSRRC Activity Report封面用圖片!特此感謝所有幕後研究人員不眠不休的堅持努力,一同為科學發展所作的奉獻。

回目錄頁

Back to List